青春故事汇•师长篇(三十四)

发表日期: 2015-04-11 | 文章作者:

路在脚下,心在路上
刘小洋

作者简介:刘小洋,1979年4月出生,男,江苏省姜堰市人,博士,讲师,2011年6月毕业于东南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和韩国岭南大学做访问学者。2011年6月任教于江苏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持及参与的项目五项。现教授课程:离散数学。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

我来自农村,出生于在泰州姜堰,农村的生活待遇与城市是截然不同的,相比较城市吃“红本粮”,农村的生活更加拮据,更加艰苦,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我还有一个哥哥,父亲是村镇工厂上的工人,工作之余,还要挤时间忙于农事。口粮是靠汗水挣来的,全家的吃穿用度全都依靠父母的劳作维持。父母辛勤工作赚钱,但生活也仅能达到温饱水平。当时,农村里的人都羡慕城市的富足生活,而努力读书学习,考上城市里的大学,继而转为城市户口,就成了一条通往城市富足的“路径”所在,也是通往好生活的“直通车” 。因此,我在幼年便有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母亲的大学梦,兄弟俩的大学

母亲给了我一个大学梦。“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这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村里的女性大多没上过学,没读过书,而母亲却是个例外。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不同只安于相夫教子的妇女,母亲的心中一直有个大学梦,渴望踏进大学的校门,体味学术的自由。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情地打碎了母亲梦,将对大学满怀憧憬的母亲挡在了大学门外。但是,高中毕业的母亲无疑是农村最有文化的人,知识也令母亲比旁人看的更清,看的更远。母亲对我和哥哥十分严格,每次考试,无论大考还是小考,母亲总是要求我们考第一。未能跨进大学校门的母亲,将所有梦想和期望寄托在我们兄弟俩身上,希望我们能代她走进大学的殿堂。母亲经常用历史贤哲的故事鞭策我们,并尽所能的给予帮助。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下,我和哥哥不负众望,都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首对考上大学的状元弟兄,在村中一时传为佳话。最感欣慰的,便是母亲,她藉着孩子的步伐,实现了迈进大学的梦想。母亲对于我们,早已不仅仅是生之育之的慈母,她是良师,是益友,是托举梦想的人。

对知识的渴求是前行的动力

大学毕业后,由于父亲病情危笃,家里境况日益窘迫。原本计划考研、继续钻研学术的我最终选择了接受学校的分配,来到一所大专院校任教。教授知识,就好像给学生一碗水,既然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才行。教学过程中,我越发觉得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如同我只有一碗水,现在又将这碗水倒给学生一样。教学的经历,使我再次萌生考研的念头。大专院校觉得有点像在混日子,无论老师,抑或学生,但我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对于我的决定,很多老师都不理解,明明大专老师工资待遇都挺好,为什么要去考研。连领导也不满,频频施压,认为老师考研会耽误教学工作。所以我有时只能在深夜备考,复习到凌晨三四点。父亲的病故改变了我的计划,在父亲去世两年后,我又重新拾起了书本。为了考研,我破釜沉舟,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全身心投入考研之中。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持我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决定考研时,我会毫不思索地说:“当时研究生的就业已经不是那么从容了,但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所局限,想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想了解的更多的知识,总而言之是对知识有所渴求吧。”对知识的渴求,支持着我迈进更高的殿堂,在东南大学应用数学硕士毕业后,我又顺利地考上了东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博士。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我几乎得到了学校所能给予研究生的所有荣誉,包括东南大学“校三好学生”、东南大学A级博士研究生奖助研金、东南大学科研创新单项奖、东南大学创新创业单项奖、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张嗣瀛优秀青年论文奖”提名奖、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等校、省、乃至国家级科研奖项,并主持及参与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等省级、国家级项目,还多次以访问学者身份访问韩国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对我而言,对知识的渴求,不仅是求知的渴望,更是一种学问研究的自我责任感。


学会选择,不走含糊路

面对当下许多大学生加入考研大军,我认为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很多人,比如与我一同考研的一些人,还有已经考上的人,他们中其实有很多人都没有弄懂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考上研究生,只是为了对外宣称自己是硕士。而有的人甚至是随大流,根本没有思考过为何考研。考研,意味着你想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意味着更进一步的学习,而文凭、小红本,仅仅是研究学术的副产品罢了。如果仅仅为了一张“小红本”而考研,考上了就混日子,这是浪费时间,纵观现在的大学、研究所,即使考上名校研究生,还在混日子的也大有人在。一旦决定考研,就要争取考好的名校,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教学设施,名校都是更胜一筹的,但更重要的是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使人沉下心来搞学问的环境。考研所需的是自习能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到需要的自己的地方大展拳脚

师大就像一张白纸,在这里,一切都有可能。博士毕业后,我婉绝了导师的留校学校邀请,选择了江苏师范大学。原本我的博士生导师执意让我留校的,但是的办学理念以及师大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我。我们学校同许多著名学府是有差距的,但是那些名校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我们的学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的方面可以发展。过去,江苏师大总是局限于培养人民教师,而现在,学校新的理念正是学校发展的新的契机,而这,正是吸引我到江苏师范大学来的原因。东南大学已是人才济济,而这里,江苏师范大学,才是真正更需要我的地方。


  编辑: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