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校十佳大学生郇宇

时间:2014-10-21浏览:377设置

 

致用之志,用心成就

  他,一念执着、意志坚定,将汗水挥洒,不愧君子矣;他,胸怀大爱、甘于奉献,让激情燃烧,不愧仁者矣;他,妙笔生花、文采风流,使才华凸显,不愧智者矣。“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只求无愧于心。”——题记

  2012年9月,一个名叫郇宇的少年怀揣着梦想走进了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一年半的时光,他从青涩走向成熟。在这条通往人生顶峰的路上,虽坎坷崎岖,但他却如勇士般手持利刃、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学海无涯,精于勤,专于攻

  开学伊始,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曾让他应接不暇,班级负责人的繁杂事务也令他一度对学习产生了懈怠。但老师的谆谆教诲和紧凑的课程进度让他逐渐明白:学习才是学生的本职工作,要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涯有所收获,就必须勤奋苦读,广泛汲取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

  于是,在经历了一小段时间的“迷失”后,他开始在学习上下苦功,始终把勤勉放在首位,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刻苦的精神。在每个学习阶段,他都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按照自己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学习,从而养成了“课前仔细预习、课上思维活跃、课后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他坚信,“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生,即使无法用双手推动科技的进步,但依然可以用世界观和方法论改变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大繁荣”。这是他的梦想,也是鼓励他在学习上前进的动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有了这点点滴滴的积累,在接下来的学校生活中,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妥善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个人素质。虽然考前的班级事务较多,但他的学习成绩依然优秀。在大一至大二期间,他凭高分一次性顺利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六级,并获校专业二等奖学金。

  他坚持:做人,认真负责;做事,讲求原则。

满腔热情,勤奉献,乐助人

  自大学入校以来,他一直担任班级班长。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相信只要满怀热情,小角色也能发挥大作用。记得在学校的学生干部培训班上,老师告诫学生干部要做“沟通的纽带”。因此,他就做了这样一条紧密联系学校与同学的“纽带”。他积极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在保证成绩不落后的同时,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开学初,为了让班级同学彼此间更加熟悉并增进团结友谊,他和班委先后策划了春游、聚餐等各种活动,赢得了同学的信任与支持。作为班级班长,他热情地为广大同学服务,用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深刻影响着周围的同学。令他感到骄傲的是,班级在他的带领之下获得新生才艺大赛二等奖(2012年)、新生篮球大赛亚军(2012年)、广场诗词朗诵大赛二等奖,并获得了“2012-2013年度校先进班集体”的殊荣。

  除去班长的身份,他在平常生活中也是一个爱玩、爱闹的男生。在闲暇之余,他经常和朋友一起打篮球,他说,他享受这一刻酣畅淋漓的痛快。

  同时,他还担任校大学生通讯社秘书部部长。在社团内,他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学习,勤于实践。从一开始羞于开口采访、躲在学长身后默默记录,到不断向学长、老师请教,再到现在独当一面、带领学弟学妹采访组稿,社团的点点滴滴都倾注了他的热情与汗水。一年多以来,他不仅参与了《江苏师范大学报》、《心声报》的采写和编辑,也负责社团的日常工作安排及考勤,分配任务,定期宣传校报,安排社员至教师公寓、学生公寓发放校报。在编辑部高洁老师眼中,郇宇是个责任心强、态度认真并以集体为重的人,能够很好地协助老师完成相关工作。此外,他还具备了学生记者所需的专业素质及文字功底,这是他能够获得“2013年度优秀记者”的重要原因。作为代表,他抱着学习的目的参加了2014年中国(江苏)高校传媒联盟年会,在与南大、苏大等名校学生记者的交流中,他见识了“校媒牛人”的风采,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将会不断提高自身,也希望能够把握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

勇于实践,锻才学,炼品格

  大学生活中,学习只是一方面,学以致用才是王道。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始终秉承着这样的观点,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在大一下学期,他有幸代表文学院赴台湾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交流,日常,他与台湾学生一同上课学习,积极就相关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记得在印象最深的“中国文学批评”课后,他和老师就两岸文学批评架构的不同,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长谈,直到老师要去下一个学校授课才终止,这次交流让他受益匪浅。在了解海峡两岸文化差异的同时,积极思考台湾在传统文化的长处与拓新,反思其在学术上的专于古著。随后,他撰写了报告《角度——以中国文学批评为例谈两岸学术差异》,并在回校后向学院师生进行了主题汇报。

  另外,他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进行相关社会实践,力求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需求。在大一暑期,他于新华报业集团《扬子晚报》担任实习记者。在这一个月中,他收获颇多,也深切体会到了“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的不易与艰辛。

  在实习期间,作为一个“新人”,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挑战。首先,必须要有敏锐的观察与挖掘能力,新闻“三分靠写,七分靠挖”;其次,要学会与人沟通,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是有价值的,学会与其交流并从他们的对话中挖掘有价值的线索十分重要。在他实习中,一篇关于报道网络微博寻人软件的稿件令他感触颇深,也是最为困难的一篇报道。因为挖掘的是网络线索,所以联系软件制作团队尤为重要和困难。首先,他用微博“私信”软件官方账号,接着搜素了解软件的制作方,通过制作人的信息查询他们的公司信息,了解到他们是中山大学的一个团队,随后又联系中山大学,但多次尝试依然联系不上。最后,他通过其团队人人网上的资料以QQ的方式联系到了他们,用了一个下午才采访结束。这样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作为记者的不易,也让他从此打开了思路,学会更灵活的与人沟通。

  在实习期间,他先后发稿10余篇,一周内拿到两次A稿,获得实习单位的好评。这让他逐渐明白了发稿并不是最重要的,学到的写作方法和专注的职业态度才是他最大的财富。

  课余时间,他还积极参加相关比赛,先后获得首届徐州市大学生记者风采大赛三等奖和首届徐州市大学生“好新闻”大赛(通讯类)三等奖。除此之外,他还发挥文艺特长,参加了60周年校庆晚会的演出,在开场“楚风·汉韵”的节目中担纲《大风歌》领颂。

  对他而言,十佳大学生的荣誉是一种鼓励和肯定,也是一种督促。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将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美好的明天!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联系电话:0516-83656242 | 办公信箱:xsc@jsnu.edu.cn | 信访邮箱:xscxf@jsnu.edu.cn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 邮编:221116
CopyRight 2015 © 江苏师范大学招学生工作处版权所有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