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简报第1期

时间:2014-10-20浏览:800设置

 

2014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1

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编                                             20141020

 

 

· 中俄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突出的理念

· 城市与环境学院举办青春加油,爱满韶华为主题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梦想三部曲奏响爱的主旋律

中俄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突出“家”的理念

中俄学院认真贯彻学校“终端服务,精细管理”年度主题精神,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以“营造家的文化”为理念,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中秋之夜,唱响温馨祥和的“大家”。我校贾汪新生入学时间正值中秋节,为了给远道而来的新生和新生家长营造家的氛围、欢度佳节,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家庭”,在新生入学前,根据新生档案,提前联系有文艺才能的同学,筹备迎新生中秋晚会。9月8日晚上7:00,学院邀请部分新生家长共同观看演出,感受从家庭到学校别样的温暖。

精心布置,建设美丽高雅的“小家”。为营造温馨舒适的宿舍环境,彰显中俄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学院组织新生以宿舍为单位、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开展“俄罗斯风情宿舍文化装点大赛”活动。新生积极参加,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通过划分宿舍功能区、合理利用空间布局、废物再利用等举措,将宿舍打造成了一个个美丽、高雅、舒适的“小家”。

终端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家”。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学院特别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倾听新生的心声,学院举办了“院长与你共话学习”学生座谈会学院院长朱舜教授、党总支副书记王夫寿、部分专业课教师、优秀学长、校友就新生关心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耐心解答,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走国际化学习路径

 

城市与环境学院举办“青春加油,爱满韶华”为主题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城市与环境学院在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以“青春加油,爱满韶华”为主题,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原则,以指导、帮助、服务新生为最终目的,以导师引领、家校联通、朋辈互动为实施路径,全面创新入学教育理念、科学架构入学教育网络、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力求实现对新生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智慧化、人性化。

导师引领。完善育人体系并进一步充实学业导师制,充分发挥领域专家、部门领导、学院领导、班级导师、辅导员老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专业讲座、团队辅导、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路径,从不同维度全方位指导、帮助新生形成正确理念、制定科学规划、适应学校环境。

家校联通。通过“新生家校联系卡”拓宽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密切家校专线交流,建设家校教育双面保障;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通过设立“家校交流群”实现家校实时联动,凝聚双重育人力量;强化新生感恩教育,通过举办“一封家书”、“新老照片”、“每周连线”等活动搭建新生与家庭的情感沟通桥梁,建构家校育人新体系。

朋辈互动。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手段,设立迎新QQ群,密切优秀学子与新生之间的交流,实现由传统单向灌输向多维互动沟通的转化,有效提升了入学教育的实效性与趣味性,缩短了新生入学适应期;传承“阳光伙伴”计划,发挥朋辈力量,按照“一位党员、一个小组、一份温暖”的“三一原则”,通过“学长领航,学子扬帆”形式,充分调动党员的先进作用,积极开展“党员迎新工作站”、“党员下宿舍”、“党员新生交流会”、“党员迎新联盟”等活动,传递党员正能量;通过开展“我的大学——优秀学子成长历程交流会”,有效发挥优秀学子的榜样力量,提升新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梦想三部曲”奏响爱的主旋律

为扎实做好2014级新生入学教育,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精心设计了以“筑梦,寻梦,追梦”为主题的三部曲系列教育活动。在三部曲系列活动中,始终贯穿对祖国与社会的爱与担当对城市与学校的爱与责任对家人与同学的爱与感恩对专业与学习的爱与认同对自己与成长的爱与守护。

在筑梦篇中,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通过“梦想的高度”、“梦想启动未来”、“我与中国梦牵手前行”等活动,努力激发大学生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寻梦篇中,以“汉风吹拂梦想”为主题的两汉文化体验式教育,使广大新生对徐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赋予梦想飞翔的能力”专题活动,通过专业认知教育、新老交流活动、专业创新教育等活动使新生对专业有更深入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在追梦篇中,系列活动“光荣与梦想”,通过校史校情专题教育美丽校园参观寻访等活动,使新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树立爱校荣校的责任意识。“感恩成就梦想”“唯爱与梦想不可辜负”专题、励志影片播放、生命与情感报告、女大学生的交往与礼仪讲座等活动的安排,使教育活动更富有人情味和感召力

 

编辑李晓宇 审稿:张立荣  签发崔成前 

联系电话0516-83403123  E-mail:xsc@jsnu.edu.cn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联系电话:0516-83656242 | 办公信箱:xsc@jsnu.edu.cn | 信访邮箱:xscxf@jsnu.edu.cn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 邮编:221116
CopyRight 2015 © 江苏师范大学招学生工作处版权所有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