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王馨怡

时间:2024-10-10浏览:10设置

用点滴勤奋勾勒出青春最美的模样


王馨怡,女,中共党员,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2019级本科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美德学生奖学金、学习竞赛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1

 

学习上刻苦努力,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属于自己的科学学习法;生活中热心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多次获得志愿服务证书和省级表彰。她以丰硕的创新成果,回答了新时代青年人该如何担当的经典命题;她勤勉努力、拼搏奋斗,用实践与创新中的收获成长,谱写了新时代教育技术人应有的青春之歌。

 

掌握方法,学习真的可以成为一种兴趣

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不同颜色区分知识点,特定位置写下自己的理解和困惑……在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王馨怡清晰且有条理的笔记是同学们赞不绝口的“学霸笔记”,考试前总有同学借她的笔记参考学习。

“做笔记的习惯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的。”“天道酬勤”是她一直以来的信念,学习委员夏璐曾这样评价她:“王馨怡非常刻苦,经常能在图书馆“偶遇”她,临近十点的夜路也能看见她骑着车从图书馆方向驶来,亲切地和你打招呼。感觉她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要么就在往返图书馆的路上。”学院的党委副书记马东刚老师也曾将她的笔记照片发在年级群里,并赞扬到“各位同学,优异的成绩不是随便得来的,希望大家多向同学中的榜样学习。”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让她保持着优异的成绩自入学来学分绩点4.2,单学期最高达4.5,智育、德育成绩排名位列专业双第一。    

课上认真“听”,课后及时“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王馨怡一直贯彻费曼学习法,她始终认为说出来给别人听、把知识点复述出来的学习效率更高。她乐于给前来咨询学习生活的同学答疑解惑,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和同学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进步。她还曾在学院举办的学习交流会、竞赛宣讲会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帮助大家消除对专业学习或科研竞赛的畏难心理,呼吁大家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学习实践中去。

在课余时间,图书馆是王馨怡的常驻之地。“我特别享受聆听图书馆的闭馆音乐。”她笑着说,“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让思维在知识的丛林中飞舞,久而久之,看待事物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维度。”她视知识为珍宝,以自身专业为基线,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会议及讲座,不断跟进专业前沿、扩宽自身的学术视野。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王馨怡也从来不藏着掖着,她一定会和老师同学及时地交流,直到问到理解透彻为止。

她总说“一定要坦然接受自己的无知。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导致问题越积越多”。王馨怡总是用她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最珍贵的“求知”二字。

 

以赛促学,在实践中明晰人生方向

清晨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王馨怡早已抱着文献,背上书包,迎着朝阳,又开始了每天的学习。早在大一上学期,她就主动联系本科生导师,跟随老师进行一些学术科研方面的训练。在导师的帮助下,她深扎于专业内部,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智能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探究。

项目的进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对很多前沿理论不太了解、对开发软件的使用不够精通,她也曾一度遇到瓶颈。“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面对这些难题,我每周都会制定一些项目学习任务,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学习线上网络课程,逐步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我们和指导老师时常交流,还利用假期前往相关的教育科技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在一点点摸索中逐步完成了系统原型的设计以及相关论文的写作。” 王馨怡说

王馨怡从不怕啃“硬骨头”,她“以赛促学”,台下潜心“研”,台上精心“讲”,将专业所学知识在竞赛中加以运用和检验。针对比赛中的表现,她盘点优势、剖析不足,在之后的专业学习和竞赛中持续改进。她总说:“参与竞赛的过程,远比是否能获奖更重要。”

在计算机挑战赛中,她娴熟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软件工具和编程语言去完成竞赛任务;在微课大赛中,她通过反复打磨教案、模拟授课、录课评课,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精进了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在职业生涯规划赛中,她通过量表分析自身性格特点、优点和不足,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确定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微电影大赛中,她学会了撰写脚本、布景、导演、拍摄、剪辑的系列技巧,掌握了如何运用镜头去表现故事、用画面去记录生活……

作为“挑战杯”竞赛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访谈调研、文献调研等方式,对江苏省7个城乡地区进行了调研,并和团队成员走访了多个红色基地,获得大量第一手素材,拍摄了相关纪录片,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的省赛奖项。团队成员王梦妍这样评价她:“她总是默默承担着分外的责任,永远拾起最困难的任务,将竞赛项目的任务安排的井井有条,是个很值得信赖的人。”

具有高度责任心是王馨怡身上最具有光芒的品质之一。“我想通过自己的研究,加深对教育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积累教育产品设计开发的经验,不断探索技术在教育中有效运用的途径,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王馨怡笑着说道。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王馨怡扎根现实土壤,在服务社会中挖掘教育难题,常补精神之“钙”、勤吸知识之“氧”,将个人理想与教育热点牢牢系在一起。她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性关怀让她的教育科研之路多了一份温度与厚度。

 

投身志愿,让每一段闲暇时光都充满意义

“你和我闺女年轻时有几分神似,她要是能常来看望我就好了。”养老院老人无意中的一句话,让王馨怡坚定了坚持志愿服务的决心。利用假期时间,多次前往养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展示才艺、交流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与陪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前往养老院看望老人,他们的眼神中流露着一种怅然和孤独。看着他们,我心里五味杂陈,我对他们说:‘我一定常来这儿陪你们聊天儿’,心中也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将志愿活动做下去。”

作为班级副团支书,她主动参与整理班级和团支部的先进事迹材料,带领所在团支部和班级获评“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江苏省先进班级”。能为身边的人尽一份力,让她感到由衷的幸福与快乐。她始终认为青春最好的状态是在奉献中体会快乐、感悟幸福;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收获成长。

疫情期间,王馨怡主动选择加入学校抗疫青年突击队,成为关键时期的一块“雪中炭”。在家乡核酸检测点,她负责扫码登记、排队引导、试管装箱等工作,总计志愿服务时长50余小时,她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和细心周到的服务获得了南京市志愿服务证书和感谢信。除此之外,她多次参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导医志愿、市志愿驿站服务、社区环保志愿、养老院关怀服务等志愿活动,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宽度。

 

奋斗无声,埋头苦干就是最好的名;青春有限,高歌以行就是最好的留念。王馨怡以笃行求索的实干和善于创造的思维,瞄准教育技术的突出问题,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她身上承载的热血逐梦、敏而好学等正能量元素直抵人心。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她奋力拼搏、勤思善问、真诚善良,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她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勾勒出青春最美的模样。

 


同栏目信息

热点信息

联系电话:0516-83656242 | 办公信箱:xsc@jsnu.edu.cn | 信访邮箱:xscxf@jsnu.edu.cn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上海路101号 | 邮编:221116
CopyRight 2015 © 江苏师范大学招学生工作处版权所有

访问统计: